Uploads%2farticles%2f10824%2f5.pic
|
2016-05-05

程天纵:台湾不需要工业 4.0,巨型工厂将逐步消失——「台湾要创啥」对谈会实录

编者按:此文系「数位时代」整理自程天纵先生在 5 月 4 日「台湾要创啥」对谈会上的演讲内容,由深圳湾编辑发布。

「如果当你走进一家咖啡店,刚好在门口遇到一位咖啡大师,告诉你这家咖啡不好喝,你可能就会转身离去。不少国家在发展工业 4.0 的当下,曾任鸿海集团的富士康国际控股(FIH)行政总裁的程天纵先生说道:「台湾不需要工业 4.0。」这是一句实话,还是另有解读?而什么又是适合台湾发展的路数?

程天纵,一个台湾人都熟悉的名字,自 FIH 退休后开启了他的第二人生,变身为替创业者解惑、找资源的当红创业导师,其所辅导过的团队现已组成了庞大的「 Terry & Friends 」社群。大陆政府喊出「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」的战略,另一方面,再发表中国制造 2025 的战略,往创新和智慧制造两头进攻。但程天纵直言:「创客是小批量生产,工业 4.0 是大量制造,这两个口号其实是矛盾的,同时我也不认为工业 4.0 适合台湾。」

创业导师程天纵

先回到工业 4.0 这件事,在德国于 2011 年率先于汉诺威展(CeBIT)提出以虚实整合、将制造技术、IT 技术结合网际网络为核心理念的工业进化论后,其他国一呼百应,不落人后推出类似的国家级政策,因此台湾有了生产力 4.0,大陆有了中国制造 2025。

为什么各经济强权国家都在拼工业 4.0,背后代表的其实是话语权的角力,一个领先者希望建立起他人只能追随的策略。

有一个故事或许大家都听过,苹果 iPhone 率先采用金属机壳,不仅让消费者赞叹工艺之美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产业意义——苹果改变了手机材料的生态圈,苹果的金属机壳是用大量的电脑数值控制工具机(CNC)铣出来的,当 iPhone 采用了金属机壳后,也在网站上公布了它的制程,但在苹果公布之前,他把全球 CNC 未来三年的产能全订光,其他手机厂就算想跟进,短期也没办法有多余产能可以供货。另外,苹果建立了金属就是美的标准,塑胶机壳手机立刻显得没有质感,这就是产业的领导者希望追随者都要遵守他的游戏规格,「只要所有的条件一样,第一永远第一、第二永远第二」程天纵如是说。

而工业 4.0 亦是如此。德国希望透过工业 4.0,让相关业者可以追随,以持续维持其工业强国的优势,但美国、中国怎可愿意点头。

先了解制造类型

生产方法依照数量、产品类型的差异大略可分为四种,第一种是作坊生产(Job Shop),一个师傅从头做到尾把产品生出来,现在的创客就是这种概念。当数量增加后,开始转用批量生产(Batch Process),一个工作站做完后移到下一个工作站继续加工。数量再增加,就进入第三种—装配线(Assembly Line)。数量再大,就变成第四种—流水线(Continuous Flow)。每一种都有各自的自动化、连网的方法,不是一个工业 4.0 全部解决。

去年 9 月,程天纵曾到奥地利萨尔斯堡参加物联网论坛,同时参观了一家生产大型起重机的百年公司,在做最后组装时,白班只有 19 位员工执行工作,但这家公司向大家介绍了他们的工业 4.0、无人搬运车的投资计划,程天纵询问:「你们一天要上物料几次?」答案是两天一次,「你花几百万欧元,只为了这些,那就是不实际」。另外,以外界较不熟悉的飞机制造为例,「飞机从开始生产到完成就在原地没动过,这怎么使用工业 4.0 ?」

原来,满天喧哗背后值得深思的是:「不是所有产品都能用工业 4.0 生产,是否能应用工业 4.0,应由产品性质及数量来决定」程天纵直言。

台湾为何不适合?

台湾过去以制造闻名,尽管工厂西移中国大陆,但工厂管理、制程品质的 know-how 一直是台湾的强项,既然工业 4.0 是要让生产智能化,提升效率又能及时掌握品质及库存,那不正是台湾需要的吗?程天纵却有不同观点:

「工业 4.0 代表什么呢?一是我们自己的制造是否要变成工业 4.0 ?二是在工业 4.0 里面,我们可以有多少商机? 从这两方面来看,都不是台湾的菜!」

他进一步解释道,工业 4.0 是从最终端的销售渠道、客户订单一路连线到工厂制造,但台湾制造现以代工为主,只做制造,互联网很弱,而且没有品牌就没有掌握渠道,那是在客户手上,但在工业 4.0 的架构中,台湾缺了很多块。「所以不论是鸿海、和硕或广达等代工厂,要升级到工业 4.0 没什么意义,因为你接触不到前端的渠道。」

那生产设备业者至少可以分杯羹吧?「台湾 CNC、机械加工确实很不错,但我们不是工业 4.0 产业链的龙头,只能依照人家的要求、定义做创新,能做的只是小创新,而非大突破。」

除了台湾,身为世界工厂的大陆,更是积极推动工业 4.0,但创客走的是小批量生产路线,工业 4.0 是大投资、适合大量制造。因此被程天纵视为是矛盾,不论是新创公司还是大中小企业,「最重要是产品,没有产品谈工业 4.0 都是假的。」

巨型工厂将消失?

先前台湾陷入红色供应链的低潮,过去的竞争优势逐渐消逝,但他认为,这是挡不住的趋势,未来可能还会变成「咖啡色供应链」,因为当大陆人口红利不再、低廉成本已逝,企业陆续开始转到印度、印尼设厂,甚至再过 20 年,迁移到非洲,「黑色供应链」也即崛起。既然是不可挡的趋势,重点就看台湾如何因应。

他大胆预言:「巨型工厂将慢慢瓦解,台湾适合的是小型产线,因为 Everything becomes desktop。」回顾一下历史,当电脑变成 DT 就走入了千家万户,现在不少 3D 打印机、雷射切割机也变成 desktop(指小型家用的机种),连机器手臂也开始有 desktop 版,美国 Maker 圈有人展示小型的 CNC,这些机器以及技术的发展,代表你的生产线可以微型化、模组化、连接化,小型生产线将蓬勃而生,就很适合创客使用,这也是台湾的机会。

其实,认为巨型工厂不再适合台湾的并非程天纵一人,数年前,和硕董事长童子贤就曾表示,台湾不需要再多一家鸿海或和硕,应该多元化发展,台湾不必样样都朝超大规模(Mega-Scale)发展,也不是所有公司都要发展成「巨兽」,为什么不把一个技术、产品做到精致化,或是发展成具备利基的中小型公司。因此和硕内部多年前就启动多角化经营,希望减少电子产品的比例。

台湾不能永远依靠供应链优势

近期 IT 圈大新闻,莫过于英特尔宣布全球裁撤 10% 人力,也就是说,1.2 万人将失业,一个个产业巨擘不敌来得又猛又快的新浪潮,尽管英特尔还未到诺基亚、摩托罗拉倒下的悲剧,但仍让人震撼。

程天纵说得直白,台湾供应链不能永远依靠供应链,未来产品跟高科技趋势会改变供应链,能做的就是把握机会。首先,一定要思考下一个大产品(Next Big Product)是什么,供应链要跟着布局,台湾供应链向来有个陋习——只抓大放小,导致风险很高,大客户一完蛋就死,这种心态必须改变,支持小型创业,不能全押在服务最大客户上。此外,供应链也要想办法走向产品,比较可惜的是台湾缺少产品火车头,如果有两三个火车头带动,就不必只能跟着人家走。

尽管从产业大企业退下,程天纵不减其热情,而是将时间和丰富的知识、经验转移到协助创业者跟创客身上,对台湾仍有期许,「工业 4.0,我们不必盲目跟随,台湾要走小型化、更有弹性的 desktop 生产,物联网时代的产品有 95% 没有被发明出来,应该由众多的小型生产线加速它的发明。」


关于 5 月 4 日「台湾要创啥」对谈会:

参与这次对谈会的有这四位嘉宾:前中国惠普总裁、创客导师程天纵,以及享实做乐创办人谢昆霖、FlyingV 募资平台执行长郑光廷、以及成功大学资讯系苏文钰教授。他们从各自的专长及经验出发,分享了对台湾供应链、创业、创客教育等洞见,想了解对谈会的更多详细内容,请点击阅读原文

本文转载自:数位时代

转载、采访、投稿、团队报道联系公众号:shenzhenware
Uploads%2fusers%2favatar%2f1073140882%2fthumb 132
陈宏强 2016-05-05 22:48

很有见地,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工业4.0

Uploads%2fusers%2favatar%2f1073137135%2fthumb 132
日晋盛hmh 2016-05-06 01:38

见识非凡!工业4.0要按实际所需来定义!

Uploads%2fusers%2favatar%2f1073134688%2fthumb 132
Tony feng 2016-05-06 07:32

产品,产品,产品。

>>
Back to top btn